邁入老年以后,人體的基礎代謝會不斷降低,體內的某些成分會有所改變,各種器官的功能會衰退,進食量減少,營養素吸收減少而致消瘦。也有的人相信“千金難買老來瘦”而過分的節食,導致營養不良。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數據表明,60歲以上老人體重偏低(體重指數小于18.5)與消瘦(體重指數小于15.0)的共占17.6%,比中年人高出2倍多,顯示老人的營養不良不容忽視。
太瘦有什么不好
體重太低常是營養不良,且主要是蛋白質攝人太少的結果,對老人的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。
耐受力低下在饑餓、手術、受傷、體力活動時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分泌更多的激素,調動體內的各種積極因素對付上述情況,時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。特別是在手術及創傷后不易愈合,因為傷口的愈合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和能量,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從飲食中補充,而更多的是需要動用體內的儲備,而消瘦的老人卻沒有這些“本錢”,所以,愈合較慢,甚至難以愈合。
對疾病易感:
太瘦的老人常伴有代謝障礙,合成蛋白質的數量及質量降低,以致不能產生位有的免疫力,減弱了對疾病的抵抗力,所以,太瘦的老人容易患多種急慢性傳染病。
對消耗性疾病難以抵御:
如果患上發熱、腫瘤等消耗性疾病時,因消瘦的老人體內缺乏可以提供能量的脂肪,只能依靠氧化組織中的蛋白質,所以會更瘦,抵御消耗性疾病的能力比體重正常的老人慢很多,甚至會“抗不下去”。
特別怕冷:
人體的脂肪有隔熱作用,太瘦的人體表缺乏脂肪層,無法抵御外界冷空氣,也無法防止體內熱量的散發,所以特別怕冷。
容易骨折:
人體的骨密度與適當的體重有密切關系,太瘦的老人骨密度也會降低,在跌倒時缺乏脂肪的緩沖保護,所以更易骨折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