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調查結果表明,獨立睡覺的孩子,長大以后具有更強的獨立性,雖然顯得有些不近人情,但是想要讓孩子堅強的話,還是要舍得讓孩子受苦的。
但是過分的要求孩子獨立也是不行的,這樣有可能造成孩子變得孤獨,自閉甚至憂郁癥等等。
如何決定,還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。
言語鼓勵
寶寶到了3歲,家長可以通過小故事、兒歌來向寶寶宣傳獨自睡覺的種種好處;通過心理暗示,激發寶寶潛在的獨立意識,幫助他從心理上產生自己睡的愿望。
還可以帶寶寶到小朋友家串門,爸爸媽媽有意識地當著寶寶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,并做出驚喜的樣子說:“你真行!一個人睡一張床,像個大孩子了!”這時候,寶寶會因羨慕而產生“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床”的愿望。
大床入睡,小床清醒
最開始的時候,家長可以先把小床放在大床的一側,讓寶寶先睡在大床,哄寶寶入睡,等寶寶睡著后再把寶寶單獨放到小床上。
清晨寶寶醒來的時候,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安慰他,并以愉快的情緒感染、鼓勵寶寶:“寶寶真了不起,睡自己的小床,寶寶長大了!”這樣既保護了寶寶的安全依戀,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失落,還增強了寶寶自己睡的勇氣和信心。
先分床后分房
接下來就應該訓練寶寶在小床獨自入睡了。
爸爸媽媽要在小床邊給寶寶充分的愛撫,使他感到安全和溫暖;爸爸媽媽可以在白天加大寶寶的活動量,晚上避免激烈興奮的刺激,從而使寶寶產生睡意;同時還可引導寶寶聽故事或欣賞舒緩的音樂,起到平靜心理催眠的作用。
切忌睡前接觸恐怖的信息和刺激,以免造成寶寶心靈上的恐嚇,從而不利于入睡。
在寶寶可以順利地獨立入睡以后,爸爸媽媽就可以嘗試與孩子分房而睡了。
分房不分心
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,首先要把這個小房間好好裝飾一番,使它成為溫馨別致、充滿童趣的“童話小屋”。
墻上貼一些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照片,或者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;小床可以設計成汽車、小船等形象,周圍掛上卡通小動物、帶有悅耳聲音的小玩具、漂亮的貼畫等做裝飾,再把寶寶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,告訴他小動物是他的好朋友,會陪他一起睡覺。
孩子的想法雖然大人不可能全都猜透,但是也要盡量的去理解他們。
讓孩子單獨睡就要通過這樣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,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這種現實。
寶寶的恐懼感慢慢的消失。
慢慢的克服陌生,并且媽媽在孩子睡前多陪孩子一會,讓孩子感受到并不是被拋棄了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