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醫提醒,入秋后天氣逐漸涼爽,各類“秋季病”開始“騷擾”市民。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,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,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,老人、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。此時應注意,夜里不要受涼,盡量少用空調和電扇,注意冷暖變化,以防疾病“秋后算賬”。
1、防心腦血管病
當氣溫升至32℃以上時,一方面人體汗液大量蒸發,散熱降暑,其代謝是通過皮下血液循環比平時高出數倍的血流量來完成的。這種超常的血液循環下,可因情緒不穩定造成血管痙攣,血壓升高;體液丟失使血液粘度增高;血管為散熱而擴張,誘發出血。
另一方面,人體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內紛紛涌向皮膚,勢必造成大腦血流驟然減少,對心血管調節功能不良及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來說,也易誘發心腦梗死性卒中。
2、防熱傷風
立秋之后,溫差大,中午熱,早晚涼。人體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,稍一著涼,就容易鼻塞、流涕、鼻癢、打噴嚏,發燒,俗稱熱傷風。
熱傷風發熱重、惡寒輕,一般病人沒有寒冷的感覺,只是發熱,出汗多但是熱不退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