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已經過去,冬天悄悄來臨,您的寶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有所變化,因此孩子在冬季的保健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:
一、合理添衣:在秋末初冬,氣溫起伏不定,寒風不時降臨,要及時為小兒加衣保暖,以抵御風寒的襲擊。
但是,不必穿得過暖。
這是由于皮膚毛孔仍處于開放狀態,且小兒體表面積大,活動后易出汗,極易著涼。
另外,小兒衣物穿得過多,勢必會限制其手足的活動,甚至影響到呼吸,特別是嬰幼兒需要手足與各種東西接觸、感覺,以加深對外界的了解和適應。
因此冬季孩子所穿的衣物要寬松、適當,為孩子提供更多手、足活動的機會。
二、強化營養:初冬季節,食欲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合適水平,是小兒體重增加最迅速的季節,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,除要注意適當補充肉、蛋、奶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外,更要補充富含維生素的蔬菜、水果一類。
食物應注意碎、軟、細、爛。
粗糧細作,粗細、干稀、葷素、甜淡搭配,注意色香味型,做到合理搭配,力求作到平衡膳食。
由于冬季新鮮蔬菜、水果相對較少,孩子容易缺乏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,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。
所以,冬季還要補充些維生素,但不要給孩子進食補品。
另外,還要注意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,使之能夠心情愉快地從食物中獲得充足、均衡、全面、合理的各種營養素,才能促進身心健康與生長發育。
三、通風換氣:取暖設備的應用,使室內外溫差過大,孩子進出極易受涼。
如果害怕孩子被冷風吹著而整天緊閉門窗,會造成室內新鮮空氣不足,使寶寶發育不良,抵抗能力減弱,容易罹患各種感染。
另外,由于冬季日照時間短,如果孩子閉門不出,會由于缺乏日光的照射,維生素D合成不足,導致佝僂病的發生,因此要保證居室內有一定的陽光,即便是寒冬也要注意小兒房間的通風換氣,每天2次,每次20~30分鐘,新生兒及小嬰兒室溫保持在22~230C,大孩子保持在200C左右。
經常開窗通風,這是最經濟、簡便、有效的室內空氣清潔方法。
四、加強鍛煉:小兒體格鍛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,如日光、空氣、水。
初冬開始冷水鍛煉是一種適應寒冷的方法,應該逐漸培養孩子用冷水洗手、洗臉的習慣,即使到了冬季嚴寒時節也不要放棄。
還可進行空氣浴,小嬰兒可在室內進行,每次1~2分鐘,但室溫不應低于20攝氏度;幼兒冬季持續時間以20~25分鐘為宜。
有條件的最好進行水浴,可從溫水(32~40℃)逐漸過渡到冷水(20~32℃);對小嬰兒應注意水溫愈低,則與身體接觸的時間應愈短。
如果遇上晴好的天氣,應當讓孩子到戶外活動,日光照射應盡量裸露皮膚。
經常讓孩子到室外進行體育鍛煉,如打球、跳繩、踢足球、做操、跑步等,可增強機體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。
五、預防感冒:感冒多發于秋冬和冬春等季節交替時。
正常人的呼吸道內常寄居著一些病毒和細菌,但當孩子受涼、過食、過勞、驚恐之后,身體抵抗力降低,這些病毒和細菌就會乘虛而入,使人發生疾病。
此外季節轉冷后,門窗不經常打開,室內空氣污濁,細菌和病毒的密度高,同時孩子室內活動時間增多,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。
因此,居室要保持有一定濕度的清新空氣。
天氣干燥,應多給孩子喝白開水。
預防感冒,關鍵要加強身體和呼吸道對寒冷空氣的適應能力,并防止細菌病毒入侵呼吸道。
另外,流感流行季節,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,不要讓孩子多接觸已感染的兒童和成人。
六、防范腹瀉:氣候漸漸轉涼,兒童易受病毒的侵犯,“秋季腹瀉”的高峰已經來臨。
由于輪狀病毒存在于食物之中,所以對本病應以預防為主,把好“病從口入”這一關,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,不喝生水,不亂吃不潔食品。
對嬰兒要注意哺乳衛生,奶瓶、湯勺等食具在每次喂前喂后都應該用開水洗燙,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。
不吃隔夜的食物;母親應注意乳房的清潔,勤換內衣,減少感染的機會。
嬰幼兒的玩具也應經常消毒。
發現病兒立即隔離治療,處理好排泄物。
患兒用過的東西要及時洗滌并進行消毒處理,以免反復交叉感染。
健康兒童應避免與病兒接觸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