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捂”在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說法,“春不忙脫衣“,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還有梨花雪”。
在剛過了春節,氣候慢慢就開始變暖了,氣候也不穩定,一會熱,一會冷的,在這時候,相關人士建議,嬰幼兒在這個時候是要特別注意了,他在這時候很容易得病,感冒或者其他的一些傳染性疾病。
首先注意春捂具體指數
在冷空氣來臨前1到2天左右,春捂是最好的時間,有很多在春天容易感染的疾病都會在這個時候發生,父母就要在前2天左右給寶寶穿好衣服,盡量給寶寶多穿點,在一天里,溫差差不多有10度左右就必須得給寶寶捂捂了,在溫度差不多20度時就不用捂了。
在過后的幾天,,或者是一個星期多,,盡量不要給寶寶的衣服馬上就脫了,那樣很容易感冒,寶寶的身體他還沒有對自然界適應,慢慢的就適應了。
一般春捂注意的部位
一般情況下,寶寶的足底,背部,腹部都是需要捂的,也要特別主要的部位。
背部保持好了就不會說很容易感冒什么的,保護脾胃就要捂腹部了。
足部也很重要,要注意捂了。
他這里是最敏感的地方了。
做到三暖二涼
1、肚暖:腹部保暖,最好給孩子戴個棉肚兜,既能維護孩子胃腸道的功能,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,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、腹瀉等癥狀。
此外,新媽媽應準備一些家庭腹瀉常用藥,注意不要隨便給孩子吃成人腹瀉藥,可以選擇兒童腹瀉貼劑。
2、背暖:背部保持適度溫暖利于孩子體內陽氣生發,可預防疾病,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。
專業醫師提醒小兒感冒新媽媽尤不能忽視,如果連續出現發熱、頭痛、惡心嘔吐、食欲不振等情況就要立即去醫院,因為這些表現與春季常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麻疹、白喉、百日咳、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初期癥狀極其相似,極易混淆,不要亂用感冒藥,應由醫生檢查、確診后再進行治療。
3、腳暖:腳部皮下脂肪層薄,保溫性能差,又遠離心臟,血液循環較差。
足底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,對外界寒冷最為敏感。
雙腳受寒后,就會通過神經反射,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,血流量減少,抗病能力下降,易患感染性疾病。
因此,注意腳的保暖,孩子的小腳暖和了,才能保證一身溫暖,抵御寒冷,防病保健康。
開春了,不要急于給孩子換單鞋,可以讓孩子多穿幾天棉鞋,避免足部受涼。
所謂的二涼就是心胸跟頭要涼。
一般三分之一的熱量都是由頭部散發的,要是頭部在捂住,不散熱,寶寶會顯的很煩躁,還會有頭暈的感覺,在屋里的時候盡量保持寶寶的頭部在外面。
心胸涼就是在給寶寶穿衣是注意不要穿的太厚,那樣他會壓迫寶寶的心臟功能,呼吸會產生影響。
所以在春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,寶寶穿衣是很重要的,時刻注意天氣變化,盡早給寶寶穿衣,省的帶來不必要的感冒或者呼吸道疾病的傳染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