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穿得那么厚,屋里溫度那么高,怎么冬天還會著涼感冒?可能有些細節,你沒有注意到!
冬天天氣冷,家長的關注重點之一就是別讓孩子著涼,以防孩子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。
可總是防不勝防,不知不覺中孩子又感冒了。
孩子穿得也不少了,家里的溫度也不低,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?
診室回放鏡頭1
1 歲2 個月的貝貝已感冒3 天了。
姥姥認為是因為洗澡的時候著涼了,媽媽卻不同意。
媽媽說,洗澡間的溫度非常適宜,而且洗完澡后都是馬上擦干孩子身體并穿上適宜的衣服,孩子感冒可能是房間溫度偏低。
可是爸爸說房間溫度都26℃了,根本不低,但他發現平時孩子身上總是潮乎乎的。
醫生詢問家長后了解到,進入冬季后,家中溫度基本維持于25℃~ 26℃。
孩子白天在家穿著針織內衣和棉衣,出門時外面再加上大衣,晚上睡覺穿著針織內衣并蓋著被子。
平時孩子的手腳都挺暖和,有時還有微汗,偶爾會發現孩子手腳偏涼。
每天給孩子洗澡一次,因為擔心洗澡時著涼,所以每次給孩子洗澡時都是全家出動,洗完后趕緊擦干身體并穿好衣服。
醫生又詳細追問給孩子洗澡后是否保證孩子的身上都擦干了,家長遲疑地表示不能保證將孩子身上全部擦干,特別是頭發、頸下、腋窩等部位還是有些潮濕。
他們的理由是,如果保證這些部位都能擦干,必然需要較長時間,唯恐孩子會因此著涼。
診室回放鏡頭2
同樣是冬季,同樣是1歲2個月的寶寶,只穿一身稍厚的針織服,外面套大衣,由家長送到醫院進行體檢。
進門后,家長將孩子的大衣脫掉。
孩子看起來很舒服、自在。
經過與家長交流,醫生了解到,入冬后,寶寶家中的溫度基本維持于22℃~ 24℃。
平素白天孩子穿著稍厚的針織服,外出時穿上大衣;晚上睡覺時換上薄的針織服,蓋上被子。
平時孩子手腳偏涼,不過家長認為孩子身上溫暖就可以了。
他們也是每天給孩子洗澡,但每次洗完澡,給孩子擦拭身體后,他們會給孩子穿上浴衣,并用吹風機將孩子的頭發吹干。
一般在浴室要待上15 ~ 20 分鐘,等孩子全身都干爽后,才換上衣服回到臥室。
冬季,如何避免孩子著涼?
預防著涼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孩子在冬季時出汗。
由于孩子心臟的收縮能力有限,每次心臟搏動時達到四肢末梢的血液相對較少,造成孩子的手腳偏涼。
因此,不要以孩子的手腳溫度作為判斷孩子的冷暖和穿著是否合適的尺度,應該以頸部溫度作為標準,只要頸部溫暖就說明孩子并不冷,不用再加衣服和被褥了。
再有就是給孩子洗澡。
家長往往比較注意洗澡間和洗澡水的溫度,所以洗澡過程中孩子其實不容易著涼。
但是洗澡后如果不能將孩子的身體,包括頭發、腋窩等皺褶處擦干,即使衣服穿得再厚,仍然可能受到室內相對較冷溫度的影響,使孩子著涼。
著涼的前因后果
上面2 種情況,你猜哪一種容易令孩子著涼感冒?看了我們的分析,你馬上就能找到答案。
要想知道孩子為什么會著涼,要先從人體皮膚如何調節體溫說起。
我們的皮膚上有豐富的血管和汗腺,當環境溫度增高時,皮膚血管就會舒張,同時汗腺分泌汗液,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,人的皮膚會發紅、出汗,就是這個原理。
因為這樣可以達到散發身體內多余熱量的作用,維持體溫恒定于36℃左右。
相反,環境溫度下降后,皮膚血管會收縮,汗腺關閉,以保持體內溫度不會降低,同樣達到恒定體溫的目的。
當天氣特別寒冷時,皮膚的立毛肌還會收縮,以保證體內溫度盡可能少地散發到環境中。
除了皮膚具有調節體溫作用外,呼吸道也會通過調節呼吸頻率、控制呼出氣體的濕度等方式散發或保存人體內熱量,達到恒定體溫的作用。
這種恒溫動物普遍具有的生理現象也適用于孩子。
只是孩子通過皮膚調節體溫的作用不夠強,如果冬天孩子因為穿得過多而出汗時,一旦吹了涼風,汗液會迅速變涼,但是皮膚立即收縮的功能不能馬上跟上,造成體溫一過性降低,以致體內狀況發生改變,使存在于環境中的病菌有機可乘, 侵入孩子體內,使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。
在冬季,通常室內溫度都會低于體溫,而孩子出汗時,汗液與體溫的溫度是一樣的,這樣室內溫度自然就成了涼風。
孩子洗澡后,皮膚毛細血管處于舒張狀態, 身體表面存有水跡,遇到室內同樣的溫度,就會造成出汗一樣的后果。
由此可以看出,著涼就是體內溫度突然降低,造成呼吸道病菌侵襲所致。
也就是說,著涼不是導致呼吸道患病的原因,而是患病的誘因。
著涼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孩子,成人也會出現。
比如,出了一身大汗后馬上沖涼水澡,就會著涼,出現發熱、咳嗽等癥狀。
本期診室小結
1.給孩子穿厚薄適宜的衣服,避免孩子出汗。
2.如果孩子出汗,最好在溫度較高的環境內將孩子身體擦干。
3.洗澡后一定要將孩子身體擦拭干爽,必要時可使用吹風機。
4.避免著涼確實可以減少孩子患呼吸道感染的機會。
5.判斷孩子是否冷,要以頸部溫度為標準,而不是以手腳溫度為標準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