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洗澡是好習慣,但冬春季氣候干燥,洗澡應注意四個不宜。
1、洗澡時間不宜太長
許多人每次洗澡惟恐洗不干凈,洗澡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,個別的甚至一個小時,過長時間的洗滌必會將人體表面的皮脂膜洗去很多,缺乏皮脂膜保護的皮膚將會更加干燥起皮屑,隨之而來便是瘙癢不已。
因此建議人們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,10分鐘左右為好。
2、不宜用熱水燙洗
熱刺激可以抑制癢感,所以瘙癢病患者大多喜歡用溫度高的水“燙洗”,有的老年人甚至用鹽水或花椒水燙洗。這樣做當時會感到很“舒服”、很“解癢”,但會把皮膚表面的保護膜溶解,使皮膚更干燥,使瘙癢加劇,洗澡時水溫以40℃為宜。
3、不宜過于“認真”
由于皮脂膜對皮膚的保護至關重要,皮膚干燥,皮脂膜不豐富,故一周洗一次澡足矣。而喜歡天天洗澡的人,不要每次都很“認真”、很“徹底”,以免把皮脂膜去掉太多。另外,盡量不要泡澡,更不要使用堿性肥皂清洗身上。
4、不宜用力搓澡
不少年輕人喜歡蒸桑拿,用勁搓澡,直到身上發紅,其實搓下來的“泥”就是皮膚保護膜。經常熱水浸泡、搓洗可以導致正常角質細胞過多脫落,使皮脂膜變薄,皮膚屏障保護功能被過多破壞。
一些皮膚比較干燥的人在洗完澡后,最好在5分鐘內在身上涂抹適量的具有皮膚保濕功能的潤膚品,通過外補的“保濕因子”以保持皮膚水分,防止皮膚干燥起屑,減少皮膚瘙癢的發生。每次洗澡后貼身內衣盡量穿質地柔軟的純棉織品,不要貼身穿羊毛或人造纖維織品,避免刺激皮膚。
一旦有瘙癢發生,可以采取拍打或用指腹按揉的方式止癢,盡量避免用尖銳的指甲去搔抓,因為搔抓可使局部的感覺神經因反復刺激而更加興奮、敏感,使瘙癢進一步加重,從而形成越癢越抓、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。
這五個時候女人千萬別洗澡
洗澡時水溫較高,可使人的血管擴張,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,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虛脫。而下面的五種情況女人洗澡可要注意了!
1、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
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,可使人的血管擴張,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,發生虛脫。
2、酒后不宜洗澡
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,阻礙糖原的釋放。而洗澡時,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。酒后洗澡,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,容易發生頭暈、眼花、全身無力,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。
3、飽餐后不宜洗澡
飽餐后洗澡,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,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,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,會影響消化吸收,引起低血糖,甚至虛脫、昏倒。
4、勞動后不宜立即洗澡
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,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,否則容易引起心臟、腦部供血不足,甚至發生昏厥。
5、發燒時不宜洗澡
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℃時,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%,身體比較虛弱,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。
咸寧健康 Copyright ?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